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正文

漫长的季节里,反复爱上风情绿华

时间:2023-06-24 17:56:27     来源:上海崇明

绿华镇的万千风情

崇明岛西部,有一个风情小镇,这里有17公里的江岸线,有岛上最大的淡水湖,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纵横密布的河网,有鸟类鱼蟹云集的湿地,还是上海有名的“柑橘之乡”。

这里,是绿华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半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滩涂;如今,阔野沃土、悠悠绿水,天蓝气清、芦苇摇曳,滨江而立的小镇,已经绘就了一幅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绿色生态蓝图。

绿华镇,虽年轻,却有万种风情。

壮美的绿华

湖光水色、杉林尽染、芦海茫茫;鸥鸟翔集、沙蟹纵横、江豚吹浪。在绿华镇,逶迤的林带、蜿蜒的堤坝,舒卷着小镇的豪情;漫漫的湿地、澄碧的河湖,徜徉开小镇的风情,辽阔的田畴、坦荡的原野,描绘着宜人的乡村。绿华镇,铺陈开一幅风情壮美的画卷。

西沙明珠湖景区,是崇明西部景区的一个“门面担当”,丰富的环境资源,形成了江河、湖泊、湿地、森林、沼泽等多个片区,尽显神奇的自然风采。这里不仅拥有崇明地区最大的淡水湖,还有遍布潮沟、波痕、古海塘等典型地质遗迹的西沙湿地。西沙湿地片区相关情况还被编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教材,走出国门,走进国际视野,向全球42个岛国推荐。

长堤内,森林边,湖水碧连天。明珠湖北通青龙港,与滔滔长江一堤之隔,这里地形平缓开阔,森林湖泊交相辉映。3000亩的清澈湖面,如同镶嵌在崇明绿色大地上的一颗“宝石”,从空中俯看,水面静谧、杉林连绵,层次分明。多年来,景区持续厚植生态底色,依托优质的湖泊、森林景观,精心打造水上游乐、竞技休闲体育等文体旅项目,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这里还是岛上唯一一处野生鸬鹚保护基地,漫步于林荫幽径,虫鸣鸟语、蝴蝶翩翩,让人品味林绿水美,感受大自然之神奇。

明珠湖

风吹芦花翻涌,水流潮涨潮落。西沙湿地是上海唯一一个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里是各种植物、鸟类、鱼类的乐园,其中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鸟中熊猫”震旦鸦雀就是其一。景区内,长达7公里的宽阔木栈道,连接起了湿地内森林沼泽和芦苇沼泽两大主要生态景观,科普画廊为人们普及了诸多湿地生物知识,在这里听潮、观鸟、感受自然之美,可能还会邂逅各类小生物带来的惊喜。

西沙湿地

像一弯新月,又像一尾刀鱼,静静地卧在江面,东风西沙水库是崇明本岛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它的建成,为崇明岛提供了优质的长江原水,彻底解决本岛居民长期以来守着长江水却无优质饮用水的历史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崇明区集约化供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等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水库外的东风西沙水域,江豚吹浪的景象时有发生,这里也已经成为长江江豚较为成熟的栖息地。

东风西沙水库

壮美的绿华,还有说不完的故事。雄伟高大的崇西水闸,是崇明水利的枢纽,是环岛运河的咽喉,是上海最大的水闸,它担负着全岛泄洪排涝和长江淡水西水东引的任务;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馆38米的观光台,是崇明西部的制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崇明西部全景,方圆数十公里尽收眼底,蔚为壮观;崇西水文站从茂密的芦丛中一直伸向江心,在水天交映下,白色的穹顶式建筑尽显浪漫气息;当夕阳西下,万丈霞光铺满水面,在绿华观赏一场日落,光影与水色交融的壮美,绝对能让你终生难忘。

崇西水闸

崇西水文站

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馆38米的观光台

活力的绿华

生态友好、产业兴旺、人民增收,近年来,绿华镇充分利用绿水相融的生态背景,深挖自身优势资源,激活“乡村旅游”细胞,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让乡村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

绿华镇生态环境优越,水系纵横,路网发达,是发展休闲运动产业、推动体旅融合的一块宝地。2017年8月,绿华镇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获评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

在绿华地区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

绿华镇曾多次举办马拉松、龙舟赛、铁人三项、自行车赛等重大体育运动赛事。还以明珠湖为核心,打造水上项目主题运动区,成为兼具赛艇、皮划艇、OP帆船、水上自行车、水上摩托艇、路亚钓等多种运动的水上乐园。

明珠湖水上运动

每到适宜时节,岛内外市民争相来到绿华,在参与路跑、骑车等户外运动的同时,又悦享这里的自然风光,品尝丰盛的当地特产,感受休闲、度假的乐趣。可以说,绿华镇是崇明户外休闲运动开展得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绿华镇仍不断打造运动场景、延伸消费产业链,实现“运动+旅游”消费升级,让这里成为以点带面、辐射上海乃至长三角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绿华镇的活力,不止在运动的魅力中展现,还体现在村落的蜕变上。

绿港村

绿华镇本身是围垦而来,满打满算,绿港村也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人文景观、历史厚度方面,可谓毫无优势。但这个人少地多、位置偏僻的农业村,也有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东与明珠湖接壤,北邻南横引河,南靠西沙湿地,西至崇西水闸。近年来,绿港村充分发挥优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植入时尚元素、文体基因,打造风光旖旎、花果繁茂,景点串珠成链、所到之处都是美好的绿港风情园。

邹市明拳击基地

星级酒店和民宿群

如今的绿港村,不仅有宝岛蟹庄、西来农庄等老牌知名农旅基地,还引进了邹市明拳击训练基地、艺术集聚区、四星级桃源水乡酒店,成立了蟹宿民宿集群,成为了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宝藏村落”。绿港村通过持续的文体赋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也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丰富的旅游项目、不断增加的人气,绿港村为小镇增添了风情,也为崇明乡村增添了活力。

文艺的绿华

把地区风光绘上白墙、将艺术公园引进村庄、让书香氤氲在月亮湖旁……近年来,绿华镇深挖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资源,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打造文化艺术村落样本,取得一系列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花间儿童嬉笑玩耍、螃蟹橘子喜获丰收……走进绿华镇绿港村,贯穿于堡湖路两侧的一幅幅主题艺术墙体彩绘展现眼前,村民的老房子画上了“彩妆”,十分亮眼。这些墙绘作品色彩丰富、内容鲜活,或涂画着鸟语花香,或描绘着浪漫童话,或记录着乡村趣事,每幅画都以清新、自然的场景,展现丰富多彩的田园景象,记录着绿华人温馨的农家生活,成为了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漫步村庄中,就好像走进画中一样,一幅幅墙绘作品栩栩如生,画面和门窗融为一体,墙绘与村庄相得益彰。

绿港村墙绘

这些墙绘在设计时,将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考虑其中。部分作品具有立体意境,人在其中,能和墙绘互动起来,翻一页书、跳一支舞……让自己也进入这美好的画面里。以前村里的房屋外墙比较杂乱,通过墙绘画的引入制作,村庄整体环境变得更为美观。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绿港村的村容村貌,还让村庄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为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注入新活力。

绿港村墙绘

在继续梳理当地农耕、农垦文化的同时,绿华镇还积极引入时尚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新乡村艺术风景,打造城市人乡村游的体验点、打卡点。

穿上大红高跟鞋的罗马柱、被换成马头的人身、享受着露营阳光的沙发……这些抽象的艺术场景,出现在绿华镇绿树掩映的乡村里,显得个性又生动。没顶美术馆,这个由废弃的数栋旧砖房改建而成的艺术场馆,虽然保留了场地本身的面貌,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从高空俯瞰,却又呈现出一种规整、葱郁的景象。

没顶美术馆

上千年的古欧洲雕塑元素、二十一世纪的3D雕刻技术……各种艺术元素在绿华镇这片土地上交叠,形成了奇幻的视觉体验;艺术家们也因此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让这片热土成了他们艺术理念的试验田。去年,这个沉浸式艺术公园面向公众开放后,为市民和本地村居民打造了一个乡村文创集聚区,让乡村、田园、街区富有文化气息、艺术风情,让人在这里既可以欣赏绿华生态绿色之美,又能领略雕塑、油画等艺术带来的魅力,让崇明乡村美起来、靓起来、潮起来。

没顶美术馆

随着各类资源、各种人才的进驻,绿华镇的文艺气息在各个角落流淌起来。荷花博览园里,云集了800余种世界名荷,每逢荷花盛放,千姿百态、高雅出尘,多少游人慕名而来,一睹“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在三楝书屋,临湖读书听鸟鸣,抬头可看湖光美景,低头能品书香浓郁,给乡村生活提供了一处文化空间和公共社交场所。还有垦拓馆、农耕馆、蟹文化馆、水文化馆、透明工坊、绿港湾蟹宿……在绿华镇,从提升乡村“颜值”,到赋予乡村“价值”,处处焕发着新的生机。

荷花博览园

三楝书屋

好吃的绿华

生态环境优良、土地平整肥沃,绿华镇的物产也非常丰富。

一到金秋,柑橘成熟的季节,走进绿华镇,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的,除了滚滚稻浪,还有垂坠枝头、圆润饱满、汁水丰腴的橘子。作为绿华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柑橘是绿华镇的一张亮丽名片,柑橘在这里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随着现代新农业的蓬勃发展,如今绿华不仅有宫川等传统品种,还有金沙橘、红美人、象山青等新特优品种。另外,柑橘非常适宜观光采摘,近年来,绿华镇借着全域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的机遇,每年举办“橘黄蟹肥”旅游节庆活动,推出采摘游玩、研学游学等新业态入驻,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旅游体验品牌。

绿华柑橘

说到绿华物产,就不能不提螃蟹。在宝岛蟹庄的千亩蟹塘里,优质的水环境孕育着一只只青壳白肚的“蟹将军”,每年秋风乍起,饕客们就会闻蟹而来,大饱口福。宝岛蟹庄江南园林式的建筑临湖而建,环绕在绿水之中,环境清幽。蟹庄还打造了一个蟹文化馆,让人能在文墨中知蟹之古今,湖光中品蟹之鲜美。这几年,“渔光互补”养殖模式在绿华镇得到推广,上层利用光伏进行发电,下层水塘用来养殖螃蟹,节能造能的同时,还能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宝岛蟹庄和各类蟹味美食

明珠湖的水质是国家二级,明珠湖里的鱼素以品质著称,早在2007年便已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湖中鱼类品种多样,不仅有大众化食草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鱼等,还有比较凶猛的鳡鱼、鲈鱼、翘嘴鱼等。湖中品种丰富的鱼类,为西沙明珠湖景区的特色菜肴提供了绝佳食材,在这里喝上一碗滋味鲜美的鱼汤,吃上一口手打的劲道鱼丸,品尝几道特色的鱼鲜菜肴,让人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

明珠湖鱼鲜

好吃的绿华远远不止这些。初夏时节,如鸡蛋一般大的“火炬”枇杷就会唤醒人们的味蕾,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喜人的果实深受市民青睐;绿华镇还盛产一种“仙草”——铁皮石斛,它的嫩枝口感鲜美,老枝富含多糖胶汁有粘度,清新爽口、风味独特,甘甜清凉的滋味可以令人喉头清爽、身心舒畅;绿华产的红梗芋艿,粉糯香甜,待到成熟时,几乎可以霸占市民的餐桌。火龙果、翠冠梨、西瓜……各类各色瓜果在绿华镇遍地开花,为小镇提味增色。

火炬枇杷

铁皮石斛

芋艿

奋进的绿华

五十二年前的一个冬天,来自17个人民公社的32000多名年轻人,涌入崇明西部的“老鼠沙”,他们顶寒风、踏冰霜,挑芦筑堤、沉石拦江,短短几十天,建起了一条长17359米的大堤,将“老鼠沙”连成了一体。

围垦后的“老鼠沙”,百端待举。一代人涌入这里,在“新生”的土地上修路建房、耕地播种,挥洒热血。他们劈波斩浪,引吭高歌,终化无边滩涂为沃土良田,建起了一片诗意的家园。

滚滚时光浪潮中,不管是当年的艰苦垦拓,还是改革开放的大步阔进,绿华人民始终秉承从无到有、创业创新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书写开拓进取的赞歌。

如今,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途上,绿华镇同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砥砺前行的奋斗者,他们勇于探索、甘于奉献,让历久弥坚的垦拓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恒闪耀。

2009年,在外辗转奔波多年的黄春“洄游”崇明,潜心研究河蟹养殖技术,一心要打破“崇明蟹养不大”的说法。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主持实施了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上海市生态循环示范创建基地建设、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集成示范等多个项目,突破了培育河蟹优质种源和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同时,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助力。也团结岛上其他养蟹人,一起将崇明蟹养殖产业发扬光大,进一步打响崇明清水蟹的“招牌”。不仅如此,黄春还积极探索农旅发展新路径,建立“宝岛蟹庄”,让游客品味崇明清水蟹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河蟹的历史文化和科普文化。

黄春

2005年,张鲁瀛从海外回崇明探亲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块饱含乡愁的土地。她在绿华镇开启了创业的历程,也在这片土地上倾注了十足的深情。查资料、做调研、访农户,学知识、学技能、学管理,当年47岁的张鲁瀛一切从零开始,创建了一座以农旅休闲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西来农庄,经过多年用心经营,这座农庄现已成为五星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拥有30多年党龄的张鲁瀛,还建言献策,推动绿华镇数十家景点、农庄进行“抱团发展”,一起将绿华镇乡村旅游事业做大做强。

张鲁瀛

2010年,土生土长的绿华人陆慧慧,放弃别人眼中的“铁饭碗”,走上了一条独立创业之路。她用多年积蓄,在老家绿港村改建了原有的老屋,利用父母给她的2亩地,种起了瓜果蔬菜,经营起一家以崇明农家菜为特色的农家乐。多年来,她坚持不懈、与时俱进,探索农家乐和农产品“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在将客户请进岛的同时,也将崇明绿色农产品送出岛。近年来,她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探索点对点配送、直播带货等模式,将崇明农产品送到了上海各大社区、医院,让市民品尝到了优质绿色的崇明特产。

陆慧慧

2014年,85后小伙樊尧辞去城里的工作,在绿华镇承包了近300亩土地,运用先进栽培技术种植火龙果等热带作物。他就住在大棚旁边的简屋里,皮肤晒得黝黑,终于成功种出了果肉饱满圆润、一咬就爆汁的“红水晶”火龙果。多年来,他不辞辛苦,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农业模式,勇于探索高附加值的农业,这几年里,他不断尝试种植各种“新鲜玩意”,让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和果子,打造了一个真正的“花果园”。如今,樊尧不仅仅种水果、卖水果,他还输出种植技术服务,为市区一些学校做屋顶农场,供学生实践,颇受欢迎。

樊尧

在绿华镇这片热土上,艰苦垦拓、辛勤创业、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来到绿华、留在绿华,为这片土地注入深情,也带来奇迹,他们让奋进的精神力量,在这里闪亮、发扬和传承。

循环农业示范镇

旅居康养特色镇

文化体验创意镇

乡村旅游风情镇

生态宜居幸福镇

未来绿华镇的方向清晰明确

正朝着光亮的前方阔步挺进

我们对她充满期待

记者:李琳

编辑:李琳

责编:李琳、陈锦源

标签:

推荐文章